诗文 |
《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》原文|笺释|赏析 |
释义 |
《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》原文|笺释|赏析青琐留才子(宿直中书,起曰“留才子”便妙),春池静禁林。自矜仙岛胜(新池),宛在掖垣深。引派彤庭里,含虚玉砌阴。涨来知圣泽,清处见天心(发“玩”字极广大)。兰气飘红岸(切郎中),文星动碧浔。凤栖长近日(中书省),虬卧欲为霖。席宠虽高位,流谦乃素襟(巧合)。焚香春漏尽2,假寐晓莺吟(从宿直入“晓”字)。丹地宜清泚3,朝阳复照临。司言兼逸趣(谓南省西垣同宿直者),鼓兴接知音4。六义惊摛藻(美范诗),三台响掷金。为怜风水外,落羽此漂沉5(叹己位卑不叨范赠诗,妙关合新池)。
唐高宗改尚书、门下、中书三省为三台,题云“南省”,尚书省也;“西垣”,中书省也,而诗称三台,统言门下省也。此诗铸义选词步步精切而有余地,后起名家有其工,恐不能如此细也。窃见五言长律,开、宝以前格制浑沦,难学杜,又茫然无有津涯,伐柯取则,惟在大历诸子,而仲文其最优者也,故采入独富。
【校记】
1.两,《全唐诗》一作“西”。
2.春,《全唐诗》一作“残”。
3.泚,《全唐诗》一作“切”。
4.接,《全唐诗》一作“属”。
5.落,《全唐诗》一作“鳞”;此漂,《全唐诗》一作“失飞”。
【笺释】
[范郎中] 不详。
[南省] 尚书省的别称。唐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均在大内之南,而尚书省更在中书、门下二省之南,故称南省。
[两垣] 即两省,指中书省和门下省,为唐代最高国务机构。因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宫城之南的东西两侧,故称两垣。
[遗补] 拾遗、补阙。此诗当作于钱起在尚书省时。
[青琐] 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。《汉书》卷九八《元后传》:“曲阳侯要根骄奢僭上,赤墀青琐。”三国魏孟康注:“以青画户边镂中,天子制也。”唐颜师古注:“青琐者,刻为连环文,而青涂之也。”汉代宫门镂刻连环文,涂以青色,称青琐。后因以青琐代指宫门,并用作咏宫廷的典故。此处喻指朝廷。
[仙岛] 中书省临凤凰池,故有此喻。掖垣,谓中书门下两垣。
[彤庭] 亦作“彤廷”,汉代宫廷,因以朱漆涂饰,故称彤庭。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于是玄墀扣砌,玉阶彤庭。”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》:“彤庭所分帛,本自寒女出。”
[含虚] 谓水天相接。孟浩然《临洞庭湖赠张丞相》:“八月湖水平,含虚混太清。”
[文星] 即文昌星,又名文曲星。相传文曲星主文才,后亦指有文才的人。此处文星既指星辰倒映于凤凰池,也喻指两省才俊。
[流谦] 《周易·谦卦》:“地道变盈而流谦。”《疏》:“丘陵川谷之属,高者渐下,下者益高,是改变盈者,流布谦者。”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夫天道毁满而益谦,地道变满而流谦。”后以“流谦”谓极其谦抑。
[清泚] 流澈明洁。谢朓《始出尚书省》:“邑里向棘芜,寒流自清。”
[司言] 司谏。拾遗、补阙乃言官,故称。
[六义] 《诗大序》谓诗有六义,曰风、雅、颂、赋、比、兴。摛藻,铺张词藻。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虽驰辩如涛波,摛藻如春华,犹无益于殿最也。”
[三台] 《晋书》卷一一《天文志上》:“三台六星,两两而居,起文昌,列抵太微。一曰天柱,三公之位也。在人曰三公,在天曰三台,主开德宣符也。”三台为星名,计上台、中台、下台各二星。古人认为它象征人世的三公。此处喻指南省及两垣才俊。
[掷金]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孙兴公作《天台赋》成,以示范荣期,云:‘卿试掷地,要作金石声。’范曰:‘恐子之金声,非宫商中声。’然每至佳句,辄曰:‘应是我辈语。’”掷地作金石声,后因用作称美文学作品或文学才华的典故。此处以“掷金”称美范郎中的诗作。
【辑评】
《唐诗镜》卷三一:语切本色,不为影似。 |
随便看 |
- 《夫君子非无怨也,不报怨也;非不报怨也,以直报怨也.苟其人可恶而可去,则报之以可恶可去之道焉;苟其人可好而可用,则报之以可好可用之道焉.其恶而去之也,好而用之也,直也,合天下之公是也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听黄钟之声,然后知击缶(fou否)之细;视衮(gun滚)龙之文,然后知被(披)褐之陋;涉庠序之教,然后知不学之困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命令者,人主所以取信于下也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·老子》原文|注释|赏析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唯不居,是以不去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唯贤者学于圣人,圣人亦相因而学也.孔子因于文武,文武因于成汤,成汤因于夏后,夏后因于尧舜.故六籍者,群圣相因之书也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善国者,莫先育才:育才之方,莫先劝学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善国者,莫先育才;育才之方,莫先劝学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善恶之相从,如景乡之应形声也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喜怒者,道之邪也,忧悲者,德之失也,好憎者,心之过也,嗜欲者,性之累也,人大怒破阴,大喜坠阳,薄气发瘖,惊怖为狂.忧悲多恚,病乃成积,好憎繁多,祸乃相随.故心不忧乐,德之至也,通而不变,静之至也,嗜欲不载,虚之至也,无所好憎,平之至也,不与物散,粹之至也,能此五者,则通于神明,通于神明者,得其内者也,是故以中制外,百事不废,中能得之,则外能收之,中之得则五藏宁,思虑平,筋力劲强,耳目聪明,疏达而不悖,坚强而不鞼,无所大过而无所不逮,处小而不逼,处大而不窕,其魂不躁,其神不娆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嗟来而招之,投而与之,乞者由不取也.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四时阴阳者,万物之根本也,所以圣人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以从其根;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,逆其根,则伐其本,坏其真矣.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.道者,圣人行之,愚者佩之,从阴阳则生,逆之则死,从之则治,逆之则乱,反顺为逆,是谓内格,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此之谓也.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》出自哪里,什么意思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国之所以不能士者,有五阻焉:主不好士,谄谀在旁,一阻也;言便事者,未尝见用,二阻也;壅塞掩蔽,必因近习,然后见察,三阻也;讯狱诘穷其辞,以法过之,四阻也;执事适欲,擅国权命,五阻也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国以一人兴,以一人亡。》是什么意思|译文|出处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圣人之于善也,无小而不举;其于过也,无微而不改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,故始学者不好(hao号)也.及至朞(ji机)月,所观弥博,所习弥多,日闻所不闻,日见所不见,然后心开意朗,敬业乐群,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,至道之入神也.故学之染人,甚于丹青.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,未见久学而渝者也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圣人纯,贤者驳,周公不求备,四肢不相兼,……是故高祖所辅佐,光武所将相,不遂伪举,不责兼行,亡秦之所弃,王莽之所捐,二祖任用以诛暴乱,成致治安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圣人量腹而食,度形而衣,节于己而已,贪污之心,奚由生哉?》译文与赏析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圣贤之书,教人诚孝,慎言检迹,立身扬名,亦已备矣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圣贤之书,教人诚孝,慎言检迹,立身扬名》赏析|译文|出处|解读|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士之所耻者,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,举信而士不与焉,举廉而士不与焉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士有忠义之行,践绳墨之节,其于平日,乃无异于众人;及至处患蹈难,而志气贞刚,然后知其殊也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士者,众之所仰望也.服儒衣,读儒书,而躬小人之行,是涂民耳目也.士之不德,师非其师也.师之不才,学校不修之过也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《夫士者,国家之大宝,功名之本也.》什么意思,出自哪里,注释,句意,翻译是什么意思
- キャメル的意思
- キャメルヘア的意思
- キャラクター的意思
- キャラクターコード的意思
- キャラクタージェネレーター的意思
- キャラクターセット的意思
- キャラクターディスプレイ的意思
- キャラクトロン的意思
- キャラコ的意思
- キャラバン的意思
- Government-topic CBE
- Government-topic CBE
- Government-topic cede
- Government-topic cede
- Government-topic central
- Government-topic central
- Government-topic central government
- Government-topic central government
- Government-topic centralism
- Government-topic centralism
|